
春季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期,由于气温回升、湿度增加、人群聚集活动增多,病毒和细菌更易传播。以下是一些春季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控知识,帮助你科学预防和应对。
一、春季常见传染病
(一)流感(流行性感冒)
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,属于丙类传染病。流感病毒分为甲、乙、丙三型,其中甲型流感易引起大流行。
传播途径:主要是通过打喷嚏或咳嗽等呼吸道飞沫近距离传播感染,也可经口腔、鼻腔、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感染。
主要症状:高热(体温39℃及以上)、寒战、全身肌肉酸痛、乏力等。儿童常伴有腹痛、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,甚至发生惊厥。
易感人群:人群普遍易感。
预防措施: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措施。
(二)手足口病
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。
传播途径: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,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、粘膜疱疹液而感染。
主要症状:先出现发烧症状,手心、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(疹子周围可发红),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/或溃疡,疼痛明显。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、流涕、食欲不振、恶心、呕吐和头疼等症状。少数患者病情较重,可并发脑炎、脑膜炎、心肌炎、肺炎等。
易感人群: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,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易感。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,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。
预防措施:勤洗手、勤通风,流行期间不去人群聚集场所。
(三)水痘
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。水痘患者多为1-14岁的孩子。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。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,但通常比较温和,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。
传播途径: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,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、衣服、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。
主要症状: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,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,患者可出现头痛、全身不适、发热、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,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,后变为丘疹、再发展为水疱、常伴有瘙痒,1-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,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。皮疹躯干部最多,头面部次之,四肢较少,手掌、足底更少。
易感人群:人群普遍易感。常见于2-10岁的儿童,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。
预防措施: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、最经济的预防措施。流行期间不去人群聚集场所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也很重要。
(四)麻疹
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,接触后90%以上均会发病,1-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。
传播途径: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,病人的眼结膜、鼻、口、咽等处的分泌物(如眼泪、鼻涕、痰等)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。
主要症状:麻疹的潜伏期为10-11天,开始时症状像感冒,但同时出现眼红、眼皮发肿、流泪、怕光、打喷嚏、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。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,2-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,随后疹退,脱屑。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。
易感人群:人群普遍易感,多见于婴幼儿,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,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。
预防措施: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。按时接种麻疹疫苗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流行期间不去人群聚集场所,锻炼身体,增强抗病能力。
(五)结核病(以肺结核最常见)
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,包括肺结核和肺外结核。
传播途径:主要通过飞沫传播。
主要症状: 长时间低热(或午后潮热)、咳嗽、咳痰、盗汗、疲劳、体重减轻、咯血、胸痛等。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,仅在体检时才发现。
易感人群:人群普遍易感,特别是老年人、学生、免疫力低下人群和糖尿病患者。
预防措施:高风险人群及时注射卡介苗,勤通风、勤洗手、不随地吐痰等也是有效预防措施。
二、科学预防措施
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,不同传染病有不同治疗方法,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,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,就能有效减少疾病的传播。
(一)均衡膳食,多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,多饮水等;
(二)流行期间不去人群密集场所;
(三)生活作息规律,不熬夜,积极锻炼身体;
(四)注意个人卫生,勤洗手、勤通风、勤换衣,不随地吐痰;
(五)避免接触传染源,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,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要及时消毒;
(六)如有发热及其它不适要及时到医院就诊,全程佩戴口罩,遵医嘱用药,不自行滥用药物;
(七)确诊传染病后,遵医嘱居家隔离,隔离期间避免上学或外出,防止传染他人。
遂宁四中(二中滨江校区)
成才热线(座机):0825-2319929
陈老师:15982533062
唐老师:13330642308
学校官网:www.sn2zbjxq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