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去年九月,蝉鸣还未完全消散,我便接手了9.4班这个毕业班,成为了学生口中的“后妈”班主任。初来乍到,班上的同学们都带着审视的目光打量着我,而教室最后排那个一米八的大高个学生,以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,迅速闯入了我的视线,至今让我印象深刻。他就是具有强烈反差感的男生,小李。
初印象:外表高大威猛, 内心如孩童般纯真,需要我们细心呵护。
初次见他,一米八的个子,开口却是“陈老师,前桌的小唐同学弄坏了我的玩具,他不赔给我……”眼泪在眼眶里打转,一下涌出来汇聚成一条线流下,伴随着抽泣声,满脸委屈的模样。“小唐给你道歉了没有”道了啊。“他是故意弄坏了你的玩具吗?”不是。“你们好好沟通过没有?”沟通了,小唐同学给我修好了。“那就好,小李同学,首先老师知道你很委屈,这个玩具一定对你很重要,被弄坏了肯定特别心疼,对不对?想哭就哭一会儿,老师陪着你。好了,你现在情绪恢复了,你看,小唐已经主动道歉了,还努力把玩具修好,说明他特别后悔,也很在乎你的感受。朋友之间偶尔会有小摩擦,但需要互相包容,友谊才会更牢固。大方一点,接纳他的道歉好吗,乖乖。”好!那纯真的模样与他高大的外表形成了强烈的反差,让人忍俊不禁,也让我意识到,这个大男孩的内心,原来是如此柔软,需要我们细心呵护。
再印象:他外观活泼开朗,内心却患有抑郁症,需要我们让他看见光。
然而,生活总是充满了意外。有一天,因为没有遵守午休纪律,我批评了小李。下课后,同学跑来告诉我:“陈老师,小李同学哭了一节课,他觉得他控制不好自己,没遵守午休纪律,对不起你。”原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教育,却没想到,他哭得很伤心,甚至在手上划了一道口子。那一刻,我的心猛地揪了起来。我这才惊觉,在他活泼开朗的外表下,竟藏着如此沉重的痛苦——他患有抑郁症,那些看似坚强的笑容,不过是他用来掩盖内心阴霾的面具。
从那之后,我开始密切关注小李,下课有意无意的靠近他,找他聊天,听他吐露内心的真实想法,给他讲一些身边温暖的人或事,慢慢的陪着他。我告诉他,生活中总会有黑暗的时刻,但只要我们愿意抬头,就一定能看见光。起初,他总是眼神闪躲,故意岔开话题,肆意的大笑,努力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局促不安,但我知道,那是他的保护色。我没有放弃,日复一日地给予他关怀和鼓励。终于,在漫长的陪伴与开导下,小李同学的眼神逐渐有了光彩,他开始主动和我分享生活中的小确幸,脸上的笑容也变得更加真实。他终于看见了生活和生命中的光,从那以后,他再也没有伤害过自己,那一刻,我知道,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。
深印象:他各科成绩都不好,偏偏化学成绩考了满分,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独特的学生。
在学习上,小李同学同样充满了反差。他的各科成绩都不太理想,课堂上总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,作业也常常不能按时完成。可他独爱化学,他说:“陈老师,我觉得化学好神奇,好有魅力,我好喜欢呀。”“陈老师,我觉得我不笨,我认真学能学懂。”“陈老师,我喜欢的老师我就要认真学......”直到中考前的第三次模拟考试,他的化学竟然考了满分!当他拿着试卷,满脸兴奋地跑到我面前,大声说:“陈老师,我化学考了满分70分,你不奖励我吗,我太开心了。”看着他眼中闪烁的光芒,我既惊喜又欣慰。那一刻,我深刻地意识到,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,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,尊重他们的独特之处。
时光飞逝,转眼间就到了毕业典礼。当典礼结束,学生们纷纷与老师道别,小李同学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。他红着眼眶对我说:“陈老师,我给你拍个照吧,我好舍不得你啊,不管我考没考上高中,我都要回来看你,你忍住别哭奥,我先走了,你别哭奥……”看着他转身离去的背影,我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,泪水夺眶而出。这一年,我见证了小李的成长与蜕变,从那个内心脆弱的男孩,到学会坚强面对生活,从对学习毫无兴趣,到发现自己的优势,找到了努力的方向。而他也用自己的故事,教会了我如何去理解、关爱每一个独特的学生。
教育的奇妙,或许就藏在这些巨大的反差里。那些被误读的叛逆,其实是不被理解的热爱,那些看似顽劣的表象下,往往藏着最炽热的执着。而我们要做的,不过是擦亮眼睛,在反差的裂缝里,看见属于每个孩子的星光。小李的故事,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:用爱去浇灌,用耐心去等待,总有一天,我们会看到他们绽放出最耀眼的光彩。